2013年8月13日

你該學會Dropbox的理由

Standard
現代人不管求學或工作都離不開電腦,尤其是每天接觸到的各種裝置就超過兩台以上。當裝置愈多時,其實資料傳遞是最麻煩的一件事。而這篇要介紹的是近年最簡單又實用的Dropbox!!

忘掉隨身碟吧


回想一下以往你都怎麼在家裡及在學校或公司處理同一份文件的?


在公司建立一份文件 → 儲存在電腦裡 → 複製一份放進隨身碟 → 帶回家 → 從隨身碟讀取檔案、編輯 → 儲存在隨身碟裡 → 必要時還要複製一份在家裡 → 隔天帶去公司 → 複製一份到公司的電腦備份、編輯....

如果改用Dropbox的情況


在公司建立一份文件 → 儲存到Dropbox資料夾 → 回家 → 從Dropbox資料夾讀取檔案、編輯 → 儲存 → 隔天上班繼續編輯

比較兩種情境,後者是否簡單多了? 而且還有下列好處!
      1. 你不用擔心檔案忘了多存一份到電腦
      2. 也不用擔心新版檔案忘了放進隨身碟,因為兩台電腦永遠都是最新的檔案
      3. 也不用擔心隨身碟忘了帶

Dropbox就應該這樣子用! 會覺得Dropbox不好用人,多半是將Dropbox的用法套用到第一種情境上,也就是把隨身碟代換成Dropbox,你可能會忘了存進Dropbox。我認為,你正在處理、現在對你愈是重要、隨時會用到的檔案,都應該丟進Dropbox中處理,而不是一開始就將所有檔案都分門別類的放在電腦裡,不管理的集中管理也是增進效率的方法之一,分類歸檔等工作完成或結案後才做的動作。


共享檔案的利器


當你有份文件要傳給客戶、同學或上司,而且還要反覆修改時,更能凸顯Dropbox的用途。

過去的做法


做好文件 → 儲存 → 放進隨身碟或附夾在e-mail → 帶隨身碟去給對方或寄過去 → 對方告知有修改 → 傳回隨身碟或寄回來 → 修改 → 儲存.....(反覆)

雙方都使用Dropbox共享的情況


做好文件 → 儲存 → 通知對方做好了 → 對方告知有修改 → 修改 → 儲存...(反覆)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雙方都會擁有最新的檔案!! 不用再煩惱版本不一的問題!! 現今出版社和作家之間最愛這種Dropbox用法。出版社不用一直詢問作者傳來檔案是否為最新版,只要作者儲存了,剩下的事情就由Dropbox幫你解決,頂多就是寫完最終版本後,通知出版社一聲。
Dropbox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技術叫「增量更新 ( incremental update ) 」,當你對一個檔案做修改後,不需要整個檔案全部重傳,只需傳送有修改的部份即可,可大幅縮短傳遞時間!! 你應該可以想像每次更新都要整個重傳有多費時吧? 用Dropbox只需和平一樣的按下存檔,Dropbox就幫你搞定一切了!!

分享檔案


Dropbox可以產生網路連結,分享給別人,比隨身碟即時,又沒有e-mail附檔10~25MB不等的限制。
分享照片資料夾會變成簡約的網路相簿。
其中Public資料夾其它資料夾分享連結最大的差異是,Public裡的檔案產生的連結是「直接連結 ( Direct link ) 」,如果你是要在Facebook回文中張貼附有縮圖的圖片,那麼丟到Public資料夾就的圖片就會在FB回文欄內顯示縮圖,而其它分享資料夾則是連到Dropbox網頁才能看到圖片。
不過要注意的是,Dropbox分享連結有流量限制,私下和數十幾個朋友分享還可以,如果上百人或上千人去下載,流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該檔案連結就會被Dropbox暫時封鎖 ( 注意: 是封鎖連結,不影響其它功能的運作 )

雲端行動力!!


類似功能的服務很多,但Dropbox是最普及的雲端磁碟服務,在手機app的被支援數量也是最多的,不少文書、筆記、繪圖、甚至影音app都有支援Dropbox檔案存取,不管在iOS或andriod都表現相當優異,難怪Jobs之前想要併購它,不過移動端有性能和容量的考量,所以只有在取用檔案時才會有下載的動作,平時只做檔案目錄的同步。

再也不用擔心資料遺失!


Dropbox會自動幫你備份最近修改的檔案,每當你存檔,就會幫你備份一份,不小心誤刪、存錯,都可以很輕易的在30天之內找回前幾次存檔的版本,甚至電腦硬碟壞掉,都能很放心的取回原本的檔案。最近在幫人測試遊戲,經常遇到bug,存檔很容易不小心蓋掉變成帶有錯誤flag的存檔,好在有Dropbox自動備份功能,讓我很輕易的回復到出問題之前的存檔!

2GB不夠用? 沒關係!


Dropbox除了一開始免費的2GB外,他們還有提供許多增加免費容量的「任務」,只要達成任務,就會送你終生免費的空間! 不過任務還滿多的,請自行Google各種取得免費容量的教學吧XD

後記


這篇只是我的感想,當然隨身碟還是有它的用途的,如果你的東西真的不能出錯的話,最好還是多帶一份,尤其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隨身碟還是會派上用場的!! 但我認為這一點習慣的改變,可以帶來的好處太多了!

2013年7月29日

在iPhone上面使用漢語拼音吧!

Standard
雖然我先前說過,我推薦學習的輸入法是倉頡輸入法,但不可否認的,「拼音類」輸入法是學習難度最低的輸入法,而且聽說在iOS上表現相當優異,所以就試著接觸了一陣子。現在,它已經成為了我iPhone和iPad的主要輸入法,原因就讓我細說如下。

以下為iOS版為說明,因為我查了下漢語拼音輸入法的輸入方式不同版本略有差異,音調輸入的方式都不盡相同,而iOS版似乎沒有支援音調輸入,而在iOS上,我用目前是以內建的拼音輸入法為主,所以以iOS版為主說明。

優點

  • 可以用「注音文」組出常用詞句! 
    例如 sb→說吧、mt→明天、yby→要不要、zdl→知道了、xkl→辛苦了
    過去我是用在iPhone上使用倉頡輸入法,但在iPhone的螢幕上用倉頡把每個字根都打對才能組字實在很困難,而且手機應付大量鍵入的效率實在很差,所以能夠減少鍵入次數,在常用詞句單手輸入上有很大的優勢。
    註:此功能在iOS8的注音輸入法也可以用了
  • 鍵入次數少,更大幅度減少拼錯字的機會!
    之前在iPhone上使用倉頡最常發生的事情就是按錯鍵,因為iPhone的螢幕小,鍵盤按鈕也小,而在平均每個字都在3~4碼+空白鍵的情況下,很容易輸錯,而花費時間修改。改用拼音輸入法後,除了第一次輸入的詞外,很多情況都能用字頭來快速且正確的組字!
  • 只有用到26個英文字母,亦可直接輸入英文和數字免切換鍵盤!
    而且在iPhone的小螢幕上,按鍵才不會過小
    註:免切換鍵盤是指在電腦上輸入
  • 全世界都在學,幾乎是世界上的中文拼音輸入標準了
  • 維護者最多,智慧辭庫最豐富!
    拼音類輸入法都需要極龐大的智慧辭庫輔助才能減少選字量,而漢語拼音的智慧詞庫及維護資源,比注音具有極大的優勢! 看新酷音和Yahoo!奇摩輸入法都幾近停擺就知道了,未來注音的冏境只會更加重。

缺點

  • 在iOS上沒音調輸入
    我們的國語有5聲,而iOS版漢語拼音沒有支援輸入聲符的方式,會將同音不同調的字全部放在一起。如;知、直、只、至。選字時會比較耗時,不過常用字會被提前優先,遇到不常用字時就要花比較多時間找了。
  • 部分發音與我國國語發音習慣不同
    例如
    「垃圾」叫「ㄌㄚ ㄐㄧ」(la ji)
    「液體」叫「ㄧㄝˋ ㄊㄧˇ」(ye ti),不過教育部早也正音為「ㄧㄝˋ」就是了...
    註:iOS7開始不少字音也符合台灣習慣了
  • 部分拼音不夠直覺,初學容易混淆,需要適應
    不過也是因為國語發音太細膩才會這樣,37個聲符韻母再加上5聲去變化(別提有7聲,更細膩的臺語)
    例如
    ㄑ(q)、ㄘ(c)、ㄔ(ch) 不夠直覺...一開始常忘記
    ㄒ(x)、ㄙ(s)、ㄕ(sh) 在一開始常搞混,用了一個月後還是有時會搞混成s
    ㄐ(j)、ㄗ(z)ㄓ(zh) 在一開始也常會直覺按成j,用了一個月後還是常犯錯
    而ㄋㄩ(nv)、ㄌㄩ(lv) 為特別拼法,只能死記

下表是我整理的表,基本上直接對照下去就都能拼得出來

其中藍字代表的是單一聲符出現時用的
例如「知(zhi)」、「吃(chi)」、「師(shi)」
其餘的第二行為前面有聲符出現時才用的
例如「鴨 = ㄧㄚ = ya」、「家 = ㄐㄧㄚ = jia」

紅字的是我認為需要特別記憶的...尤其是ㄧㄨㄩ那三行的拼法,一般都能直接逐個符號對應下去,但特定幾個拼法會改變,需要背起來,不過那幾個念出來就不會覺得太奇怪了反而覺得逐字對換很難念出來
例如「有 = ㄧㄡˇ = you」、「溜 = ㄡ = liu」
「會 = ㄏㄨㄝˋ = hui」
最 = ㄗㄨㄝˋ = zui



其它的使用心得

字詞轉換的依據,大寫字符不會轉換成中文例如輸入「EXIFzixun」按下空白鍵後會轉成「EXIF資訊」 
智慧辭庫排第一的是英文單字時,按下空白鍵是送出英文 
而輸入完不按空白鍵,直接按下enter也不會轉成中文,而是送出目前打的英文字符

因為在iPhone上打一長串字在選字時比較麻煩,所以我在iPhone輸入的時候,變成經常性的「簡碼-送出-簡碼-送出」的方式在輸入,如果在電腦版可能就不會這樣做了(但電腦上還是慣用倉頡)

例如「每天都要被天滿萌死,人格才不會扭曲」
mt - douy(選第二格) - b (選第二格) - tm(送出,因為之前輸過tianman了) - mengsi(萌死不算單字,所以要一個一個選) - 逗號 - rg(選人格) - caibuh(輸到h時自動組出"才不會"了) - nq(送出)

縮減起來的話就是這樣(減號代表送出)
mt-douy-b-tm-meng-si-逗號-rg-chibuh-nq-

如果是在iPhone上用倉頡輸入那串字的話
owyi-mk-janl-mwv-ldhe-mk-etlb-tab-mnp-逗號-o-dher-dh-mf-omwa-qng-tw-

這樣看起來,用漢語拼音是不是短多了?

然後,下一次如果還要輸入這串字,就會變成
mt-dy-b(選第二格)-tm-ms-逗號-cbh-nq ←結果只有"不"字讓我選字了,其它都可以簡碼送出

學會之後,真的在iPhone輸入上要輕鬆多了,而且英文路標還滿多使用漢語拼音的,也不再看不懂。所以也有利於做中文排序,中文檔名排序是以筆畫排列,與其在那裡算筆畫數,不如用更直覺的拼音方式來排序吧! 把字首的拼音第一個字放到檔名最前面,這樣就能簡單完成中文檔名的排序,這對整理檔案也會有不少幫助。

另外,因為我實在打了太久的倉頡,注音真的都不太會了XDXD 真的變成ㄣㄥ不分了,我以前還以為是偏見,沒想到是真的..ORZ

2013年5月29日

為什麼要選擇iPad?

Standard
這篇文章也想了很久了,應該能給想要入手平板的人知道一下,為什麼平板我只推薦iPad。

比例的重要性

坊間的平板,除了LG有和iPad一樣推出4:3的螢幕外,其它都清一色的推出16:10的比例。但他們都忘了一個重點,平板的用途不只有看影片

16:10或16:9的寛比例螢幕幾乎只在看影片用途佔特別的優勢。而iPad當初的定位用途就包含各種「閱讀功能」,我所指的閱讀包含了讀網頁、讀信、讀電子書、看影片。而適合拿在手上的大小來講,4:3比例有著諸多優點。(這篇文章並不是說寬比例不好,而是不適合做為平板的比例)

我們常見的漫畫、雜誌(1比1.42)或A4紙張(1比1.41),比例都與4:3的iPad(1比1.33)較為接近,而16:10換算下來為1比1.66,可見iPad的比例比起16:10更適合當作閱讀書本的工具。一般國中或專科以上的課桌,也都是4:3的。

而初代iPad選擇了1024x768的解析度,也是符合目前多數網頁的最低標準,用寬螢幕瀏覽網頁反而會有太多不必要的留白,為了滿版而放大網頁會造成視覺上過度壓縮。

4:3,直橫皆宜

在做各種閱讀工作時(除了看影片),不管橫的直的看,都不會有某一方向過度壓縮的感覺。除了看寬螢幕比例影片時,影片的面積會比較小外,多數用途都比寬螢幕更適合。

再來就是虛擬鍵盤的問題,iPad在橫式狀態時,虛擬鍵盤會佔掉約一半的畫面,基本上在打字時的視覺空間已經很小了,各位能想像高度比例更低的寬螢幕會怎樣吧?而iPad改直式打字時,可獲得較佳的視覺空間,取而代之的是剛好適合雙指輸入的小鍵盤,而直立起來更窄的寬螢幕會發生什麼事我就不清楚了。所以,在適合拿在手上的大小來講,選擇4:3的優點顯而易見,但多數廠商都不願意抄這個優點,是基於什麼考量我就不清楚了。

比例對面積的影響

試問,9.7吋的iPad 和 10.1吋的Galaxy Note 10.1 螢幕面積會差很多嗎?
iPad = 19.7 * 14.8 = 291.56
Galaxy Note 10.1 = 21.7 * 13.6 = 295.12
帳面上差了0.4吋,結果只差不到半張3M便利貼的大小

再問,7.8吋的iPad mini 和 8吋的Galaxy Note 8.0 螢幕面積那個大?
iPad mini = 15.8 * 11.9 = 188.02
Galaxy Note 8.0 = 17.2 * 10.7 = 184.04
帳面上應該要大0.2吋,結果是iPad mini比較大!

再看最近很紅的 Google Nexus (7吋)  看起來跟iPad mini差不到1吋
iPad mini = 15.8 * 11.9 = 188.02
Nexus = 15.1 * 9.4 = 141.94
結果iPad mini的螢幕面積是Nexus的1.3倍!

平板不像手機,平板是適合雙手或整隻手下去操控的,面積夠大,適合不同的應用和操作(Asus太極論外,那個不叫平板了),要有夠大的面積才能體會到多指觸控的操控感,也完全立於手機與筆電之間的空白處。所以不要光被對角線的數字迷惑了! 比例會影響到實際的面積!

而且iPad mini不會因為縮小而導致功能縮水,只不過規格比照iPad2定制就是了。

關於比例和面積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另一篇由老人所寫的文章
由小 iPad mini 和大 iPhone 5 看尺寸慨念

實體Home鍵

不知為啥,Android平板幾乎都不加入Android常見的三按鍵(Galaxy Note 8.0有,但10.0沒有),我猜是誤觸的問題。因為平板使用時幾乎都會接觸到邊框,如果同樣使用觸控式的按鈕在邊框上,那麼誤觸率一定會很高,這也是iDevice一直以來都用實體鍵的原因之一。

而Android平板取而代之的是多數使用虛擬Home鍵,先前講過了,視覺空間已經被壓縮了,還要再擠進虛擬Home鍵只會讓視覺感受更糟(如果再加一個虛擬鍵盤的話...)

App應用是機器的生命

iPad仍然是擁有最多專為iPad定制App的平台,不會有解析度不相容造成跑位、硬體不相容造成而不能執行的問題。只有舊版OS不支援新版APP的問題(這在任何牌的平板都一樣...而且Android的問題更大)

而且iOS系統上的App質量也較高,專業、教育用途的軟體也最多,惡意軟體也最少,使用上最安心。對App開發者而言,封閉又專一的平台在開發上也比較容易,更能專心除錯。

Retina Display

至今,只有iPad推出高解析度的Retina螢幕,因為螢幕可說是平板的一切,升級螢幕 = 升級了一切,除了iPad mini還沒有Retina外,未來新的iPad都已配備Retina Display。Retina級的解析度,會更適合看漫畫、看網頁,因為文字會像印刷品般的細緻。

iOS的優勢

用就對了

iPad定位不是電腦,它也不希望你用電腦的使用方式,像是用完還要關機、背景程式會常駐佔CPU資源、要安裝防毒軟體...

沒有資料夾

好吧,可能對某些人是缺點。iOS的概念跟Windows PC可說是完全不一樣,丟檔案進去的羅輯不像插隨身碟自己找資料夾丟進去那樣子。為了照顧完全不懂電腦的族群,所以必需把資料夾結構全部隱藏起來! 因為不懂電腦的人給它資料夾系統,最後一定是亂丟一通,然後什麼都找不到。

所以在iOS設計上,都是以App為單位,而且統一由iTunes管理,如果很希望有資料夾管理的人,不妨可以去抓iTools來處理。

軟硬體整合優勢

從Jobs推出一台帶有他的DNA的Macintosh(現在叫Mac),堅持的就是軟體和硬體都要由自己來配合。系統軟體都由自己來編寫,而且能針對特定的硬體來調校,來發揮最高性能,也能有下列優點。

省電

iOS系統的多工策略,讓多數App都不能長時間在背景運作,除了可以達到確實省電的效果,在使用上也更為直覺也更不用煩心電力問題。
至於在其它硬體細節的省電策略(如地理區域的GPS省電策略),這方面我不是很熟,但iPad續航力高早已不是新聞了。
各家平板續航力大車拼 iPad 系列大獲全勝

流暢

蘋果的產品用起來很流暢也都是拜高度硬體整合所賜,系統才能完全發揮硬體應有的效能。這也是為什麼硬體配置比較低的電玩主機,跑出來的畫面能夠保持流暢又華麗。這都是封閉硬體的優點,也便利開發者除錯及確保穩定性。(至於OSX上多數遊戲表現很差,除了硬體本身就比較弱外,主因還是遊戲開發商不願對OSX最佳化)

缺點


  • 輸入法只能使用內建輸入法,注音輸入法向來被注音的使用者垢病,不過因為我用倉頡所以無感...XD
  • Retina版iPad充電時間很長很長,使用時也比較熱,而且很重。


2013年2月20日

惡靈古堡6 (Bio Hazard 6)全破+一點系列心得

Standard
雖然我玩的是美版,但我還是習慣稱呼為Bio Hazard。
從1996年的1代,讓很多少年晚上睡不著,2、3代及聖女密碼的劇情延伸,故事線愈來愈豐富,但味口被愈養愈大,僵屍不再恐怖了,生存壓力愈來愈小,所以又再生出1代重製版及0代,不過這兩片我接觸的比較少。

從4代開始,這代被我稱為「新感覺動作射擊惡靈古堡」。不再是僵屍,而是寄生體;不再是只會慢慢走,還會跑步,使用武器;視點不再固定,而是走向 TPS 化。這樣子的變化對有些人是缺點,我倒滿樂意接受的。解謎要素減少很多,而四處殺敵和 QTE 事件變得相當豐富。

5代更加入雙人模式,但這雙人模式被我認為「成也雙人,敗也雙人」。雙人玩很好玩,單人玩會被一直扯後腿的 NPC 給氣死。而5代也拜主機性能及雙人模式提升所賜,在戰鬥節奏上有明顯的增加,玩習慣再回去玩4代會覺得敵人都呆呆的站著給你射。

6代推出前還出了一片啟示( Revelations ),算是結合 TPS 模式及舊的生存及解謎要素於一身的經典作品。這部作品大大的壓低了體技攻擊的作用,讓初期的難度提升不少,但它的難度還是控制在「有點難但又不會太難」這樣洽到好處的地方,所以沒玩過的人可以安心服用。這片主篇是單人遊玩限定,而追加的連線模式則是將劇情事件去掉,雙人通關的方式進行,敵人配置也都大幅增加,想享受5代雙人無雙玩法的人可以玩玩。

最後來提這片6代。個人認為惡靈古堡6真不愧是16週年的超級強片,卡普空投下了大量經費去開發的作品。敵人種類就是歷代最多,同一種類的僵屍或 J'AVO 造型就有10種以上。3D貼圖材質的解析度看起來沒有5代細,但複雜度和廣大的地圖補足了這個缺點,地圖變化更加真實。

劇情演出也更加的狗血,似乎這年頭單純只是大爆炸已經不能滿足玩家了,要跑酷,要跳來跳去,還要在水中殺魚,要在空中打 BOSS,要飛車追逐,要開戰鬥機打怪,要開直升機支援打變型金鋼(笑)。還巧妙的利用4組主角線互相交錯劇情,在遊玩的過程中讓故事真相漸漸明朗。

地圖方面,雖然不同角色在特定章節是在同一個場地,但重覆利用的地圖卻很少,多半是「同一場地,不同路線」的方式在進行。讓不同角色玩起來都有不同的感受。

最重大的改變是操作系統,惡靈古堡6終於將系列傳統那「開車式」操作法改掉了,而是以一般家用機 TPS 的操作方式。優點是角色動作更加的靈活,轉方向更加的自由,而且還可以邊移動邊射擊 (註: 其實上面提到的「啟示」才是第一片就可以移動射擊的惡靈系列 )

動作變得更靈活後,6代還大量增加了「跑酷 (Parkour)」要素,即在故事的事件中強迫你奔跑並連續通過障礙物,這代奔跑動作會自動跳過或攀爬障礙物或椅子,而且每個角色都有,我個人是不討厭這種要素的,因為狗血的B級動作電影這種要素幾乎是必需的XD 秘境探險 (Uncharted) 系列也是如此。

6代還新增了鬼武者系列的「一閃 (Counter)」要素,再敵人使出近身攻擊快被攻擊到的時候按下攻擊鍵,就能直接反擊敵人攻擊,特定反擊還能100%將敵人打倒,相當爽快。不過在遊戲本篇用的機會比較少一些,愈後期拿槍的敵人愈多就愈不容易利用。只有在傭兵模式下顯得相當重要。

6代比起5代改良點中,最重要的一點是,NPC同伴終於不再扯後腿了,因為遊戲中直接把NPC設定成「無限彈藥、生命值無限」,讓玩家能安心的單人遊玩。不過和好朋友一起玩才是最快樂的玩法。

6代還新增了一個很有趣的要素是Agent Hunt (獵殺特工) 模式 ,由玩家扮演敵人去獵殺其它正在遊玩故事模式的玩家,也能體會到敵人真的不好當,血少皮薄動作又慢XD

總體上而言,個人對4~6代這樣比較下來,喜歡的遊戲性是6 > 5 > 4

小捏它: 遊戲讀取畫面的解說圖中都隱藏著「6」,不知你都發現了嗎 ? 

2012年10月3日

[心得] Temple Run 心得攻略! 一起通往高分吧!

Standard
Temple run是由imangi studios做出來的遊戲,遊戲內容「簡單」、「刺激」、「易玩」,獲得無數好評,本篇算是我的心得攻略。
我目前的成績是單次2600多萬分和55000多公尺(沒有吃加速和磁鐵),我想應該足以分享一點心得了吧。

初心者賺金幣心得

一開始還不能穩定跑長距離時,建議將金幣集中買磁鐵,確保能吃到金幣,也暫時不要買其它的Power Up來干擾,因為出現Power Up的機率是一樣的。而磁鐵等級3時可將吸來的金幣變成2倍,升到等級5時㑹變3倍。
而當你能穩定跑到1500公尺後便可以開始買金幣加倍了

給進階者增加生存率心得

◎練習!!

基本上就是多練習(廢話!),練習是比什麼都來得有效的,能夠增加跑步時的穩定度。
最好練到一瞬間看到這種地型就不能彎過去

◎減速

而減速有助於增加生存率的提高,減速的方法有拌到腳、復活

拌到腳有很多方法
  • 在城牆、木棧道的直線道路往左滑或右滑,就會去撞到角落而拌到腳。(註:這招最好在沒有轉彎處使用,因為一但撞到在短時間內是不能轉彎的)
  • 從石台接城牆的時候故意不跳,在摔下去的時候就會拌到腳
  • 看到半邊樹根時故意不閃開
  • 跳洞跳過去時剛好踩到邊 ←這很難...不建議練
復活翅膀
這個建議等到該買的東西都買完了再來使用,免得浪費錢。
復活翅膀有個小技巧,前面有說復活會減速吧,所以在翅膀快失效前選擇自殺,就可有效的減速,並提高使用下一個翅膀的回復時間生存率!!

◎跳躍再生法

在看到危險、閃不開的瞬間跳起來, 爭取死亡前時間,這時馬上開出翅膀,就能避免死亡。但這招是我最近在練習的,因為減速法用到最後又會想要跑快的,就改練這個方法...但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順利成功

◎究極暫停大法

遊戲並沒有規定暫停不能連續按,所以可以在轉彎的地方按暫停(我習慣連按兩下),把路看清楚再跑。只是這個方法很浪費時間...暫停一次至少浪費3秒。
暫停結合復活,在摔下去到死亡判定出來前,如果翅膀是可以用的狀態的話,不妨在暫停結束前連按螢幕,或許有機會賭到死前復活。
我目前的最高紀錄就是暫停法+減速法達成的。

其它心得

  • 我覺得Power Up出現率似乎是一開始就決定的,比如開場3000公尺內能檢到3個Power Up以上的話,那麼該場的Power Up出現率似乎不會太低,在拼「單場Power Up次數目標」就時會有幫助。
  • 對金幣不要貪心,該放棄的要放棄。我在跑到10000公尺以上後幾乎都主動不吃金幣了,全心在應付陷阱和轉彎。
  • 雖然有人說跳動作不能取消,所以少跳,不過從底下滑過的陷阱對我來說是更危險的,因為視角很差,所以能跳過的陷阱我都盡量用跳的。
  • 地型切換到木棧道的地方最好不要跳,有時跳起來會剛好踩到不可回避的陷阱
  • 跳起來轉彎的時機只有剛跳起時和落下時
目前發現的最快死法...24公尺

目前的最高紀錄

2012年9月1日

[實況] FFSplit -- 輕量不失優秀的實況軟體

Standard
這套FFSplit是我從別處看到的,實際使用後覺得有幾個優點。

  1. 更不吃資源,擷取效能佳:我終於能實況PS2模擬器而不會造成電腦LAG了
  2. 支援AERO視窗追蹤:視窗互蓋的問題直接解決
  3. 支援Windows Core Audio:跟XSplit一樣,幾乎不用設定麥克風
  4. 支援AAC聲音格式:AAC為取代MP3的新一代聲音規格,XSplit自從收費後,免費會員只能用收音機品質的speex
  5. 沒有XSplit的「AMD某些顯示卡衝突bug
  6. 就算不實況,也能當錄影軟體
不過FFSplit目前也還在發展中,所以靈異現象也是不少,我盡可能的幫你們找到答案...不過提問前都要把你的設定(包含系統改過的設定)、配備、實況內容、問題點詳加敍述,不然會浪費更多時間讓我反問。

官方網站:http://www.ffsplit.com/

系統需求

以下截自官方網頁的資料
簡單來說,XP出局,但我沒測試過就是了。而後面兩個通常已經內建在Windows 7內了,如果發現不能啟動的話再安裝即可。

2012年8月2日

[呼籲]即便白天,雨中行車也請記得開車燈

Standard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把想講的事情以行動來表達
我發現很多人白天雨中行車是不開車燈的,這絕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你能看清楚上面的照片中有幾台車嗎?

1.雨天光線變少,路面因水反光,導致視線不佳
2.後照鏡碰到水,造成視線阻礙,使辨識度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奢求別人能清楚看到你。如果你多開了車燈,最起碼在後照鏡或辨識度上都會多一層保障。

請大家用力轉載,不用問我!

PS: 這是為了打這篇,剛剛冒著雨去拍的,隔著夾鍊袋拍不太清楚...但也剛好強調了大雨下的後照鏡就是不太清楚...